第1155章 人才培養體系和規章制度
反轉人生 by 落寞的螞蟻
2023-3-11 21:28
拿下了晨華汽車之後,因為新工廠正在施工建設,所以李逸帆並沒有讓公司急著搬離原來的廠區。
不過現在的晨華廠屬於停產狀態,所有的工作人員,全都在進行重新的技術培訓,王忠發重新設計了壹全套的規章管理制度。
而李逸帆還專門從歐洲請來技師,來給工人們做培訓。
所以工廠雖然停產,但是卻依舊是壹派繁忙,並沒有出現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狀況。
李逸帆通過海蒂從歐洲大眾和其他的壹些汽車制造廠商那裏,專門請來的壹些汽車生產制造技師,並且由他們來給國內的工人做培訓,還制定了壹套完成的生產工序手冊。
所有的工人,妳必須得按照這個規章制度來工作,只有培訓合格之後,才能上崗。
開始的時候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咱們都做汽車生產這麽多年了,妳這時候在請人過來培訓我們,妳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可是李逸帆不管那些,妳想在我這幹,妳就必須要遵守這套規章制度,以前妳們用的那壹套,都給我淘汰。
他只所以這樣做,也是因為咱們國內的工人的心態和以前那套老舊的通過經驗總結出來的制度,真的已經不合適了。
想要和國際接軌,那妳就必須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尤其是妳想要追趕日本,歐美,那妳就必須腳踏實地。
以前咱們國內的汽車制造企業造車的時候,不是不能造車,車能造出來,但是那車的質量真是不敢恭維。
頭三個月沒啥大事,三個月過後,車身各種異響,在開三年不是塌屁股,就是底盤松散,整車跟快要報廢的車型差不多。
這是為什麽?
就是因為咱們國內的工人工作的態度,幹什麽都是本著差不多就行,裝上就行的想法,在混日子。
車是給妳裝配上了,可是在擰螺絲的時候,該抹潤滑油的地方不摸,該緊螺絲的時候,不給妳回扣,擰緊了拉到,完全不留壹點變量的余地。
這樣的車子組裝起來,咋壹看挺好,可是壹旦時間長了,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也是咱們國產車,早期最容易被消費者詬病的地方。
而本著精益求精的態度進入這個行當的李逸帆,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工作態度出現在自己的企業裏。
其實以前那種差不多就行的態度,也不能怪工人,畢竟很多企業,出了壹汽和上汽,根本就不把工人當人,都是當極力壓榨的勞動力,當他們是血汗工廠裏的奴隸來用,工人們當然有情緒。
每天經常要無償加班,工資就那麽三兩千,老板們卻每天吃香喝辣,出入豪車,身邊更有美女,壹年賺幾十個億,可是給工人的待遇卻極其苛刻。
這樣長久的下來,有幾個工人能給妳安心的幹活。
這也是我們國家,長久以來,為什麽不能實現量產高等級的產業工人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孔老二那壹套學而優則仕的儒家理論,和國內不能給技術工人提供足夠的上升空間。
這就導致未來我們的高端技術工人越來越少,到最後甚至高薪都請不來壹個高等級的技術工人的尷尬。
沒有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支撐,妳還談什麽技術升級,什麽技術改造,去做妳的中國夢去吧。
而在這壹點上,德國和日本無疑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國家,在德國壹個技術純熟的工人,甚至要比那些大學生還寶貴。
在日本更甚,在豐田本田,老壹輩的手藝人,那在公司裏都是了不得的寶貝,是要言傳身教帶徒弟的大拿。
可是在國內呢,壹個空降下來的領導子弟,就可以壓住妳壹個在生產壹線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藍領。
長此以往,還談什麽工業強國。
所以李逸帆接手工廠後的第壹件事,就是要在自己的工廠裏,建立壹套完成的技術工人的培養體系。
給工人劃分出薪水等級,妳想要賺更多的錢,那妳就得好好的學技術,每年參加公司的技能考試,然後往上爬。
最後等妳拿到等級證書,妳的級別甚至可以和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平起平坐。
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讓工人們迸發出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他請來那些老外,就是要引進這麽壹套制度,而這制度,就連王忠發他們以前都不曾想到過。
畢竟這產業工人,技術工人的話題是十年後的國內熱門話題。
等到十年之後,當靠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廠,和房地產已經不能在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提出技術升級,工業戰略轉型的時候才突然發現。
在國內竟然找不出合格的技術工人,最後甚至連教育部門,都為了這個而做出了轉型的調整。
不過那是十幾年之後的事情,而李逸帆現在要做的,就是比別人先行壹步。
他就是要建立這個制度,甚至還要推廣這個制度,最好以後晨華的技能考試名揚全國才好。
想想看微軟的IT工程師的稱號,每年有多少人去考?哪壹個微軟的承認的IT工程師的執照,在就業的時候,甚至要比妳壹個名牌大學的IT專業的畢業證書還好使。
為啥?妳那些大學教妳的東西,到工作崗位上直接能用嗎?
可是微軟的IT工程師所掌握的東西,到了工作崗位上後直接就能用!
這就是市場追捧微軟的IT工程師資格的主要原因,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國內的工業產業裏樹立壹個標桿。
他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為了什麽國家大義,為國家培養人才什麽的,他沒那麽高尚,他這麽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廣他的晨華汽車。
是想如果妳晨華汽車的技術工人級別認證,能夠得到全國的工業工人承認的話,那麽妳這廠子得多有名,妳這廠子出產的產品的質量,那還會有人懷疑嗎?
微軟不也是這麽幹的嗎?所以咱們用用他們的套路有何妨?
想要國人接手自己出產的國產汽車,光是靠硬實力還不夠,軟實力,必須也得跟上。
十幾年後,國內的幾家民營或者國營的造車企業,都生產國不少質優價廉的中級車,可是推廣到市場上之後,消費者就是不認可。
因為早期國產汽車給大家留下的不良印象,再加上外資品牌雇傭槍手的大力抹黑,導致大家都不願意為國產汽車買單。
國產品牌想要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那可是千難萬難。
與其等到那時候,再去拓展市場,不如從這時候就開始悄然做起。
所以盡管公司裏有很多人對李逸帆這壹套很是不理解,可是李逸帆卻不管那麽多。
妳們想要在這裏幹,那就必須遵守老子的規矩,不願意幹,就立馬滾蛋。
新來的老板這麽強勢霸道,很多人也就不再多嘴了,畢竟新老板不管怎麽霸道,可是工資給的可比原來要高。
本來還想著和唐甜好好過壹個夏天的李逸帆,因為接手了晨華之後,也沒有太多的時間。
這段時間,他壹直留在省城,和王忠發他們不斷的討論,制定,公司的新的規章制度,總之公司的根本,在他眼裏,就是像現代化的公司靠攏。
有了好的規章制度,這才是壹個公司能夠得到良性發展的保障。
後世的長城汽車,為啥發展的那麽好?
還不就是因為他們的老板,老魏以鐵腕手段,制定了壹套規章制度?
以前長城汽車壹度發展的不錯,可是後來栽了個大跟頭,再壹細查,原來是公司的壹些中層領導,把國內的那壹套不良風氣給帶入了工廠。
什麽采購的時候那回扣,引進劣質材料,什麽工人可以隨心所欲,不必遵守生產的規章制度等等,最後導致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壹片罵聲,占有量迅速下滑。
最後老魏壹咬牙,把好幾個負責采購的中層送上了法庭,還開除了好幾個管理生產的中層,並且制定了幾近嚴苛的規章制度,這才讓長城存貨了下來,最後甚至壹度成為國產車型銷售的榜首。
而現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沿著前人的路再走壹遍,公司的運轉靠規章制度,而不是靠人情。
有了規章制度的保障,才能夠保障企業的活力。
在和王忠發探討完善規章制度的同時,他也不斷的在和周元超,還有梁啟明探討公司對未來的變速器和發動機研發的想法。
周元超雖然還沒有從DSI那邊辭職,但是已經鐵了心要加盟晨華汽車了。
最近考察了晨華之後,更是被這家公司生機勃勃的景象,和年輕老板的勃勃野心所打動,有這樣的基礎,再配上這樣壹個有野心,有能力,有資本的老板,這家企業還怕發展不起來嗎?
所以他現在也煥發了壹種以前從來沒有過的野心,他才四十出頭,他也想要做壹番事業,而在晨華這個平臺,就正合適!
壹個汽車企業,離不開他這樣的變速器研發領域的大拿!